学习园地


感悟李嘉诚晚节不保——卖国贼早已盖棺定论

始于今年三月的李嘉诚卖港事件,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“李超人”,一夜之间跌落神坛,被国人痛骂而死不悔改!

中国历史上的大奸商,没有一个能够善终的,李嘉诚更不例外,不过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已!他算不上是企业家,也算不上是成功者,更算不上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!

唯利是图,见利忘义,卖国贼这个标签他是贴在脑门上揭不下来了!

但凡有一点智慧的人,都会为国家大局考虑,绝不会做损害国家利益的蠢事,更不会见钱眼开放弃道义!

世事轮回,因果相报,善始善终,人生大悟!

大道理

2025年11月6日02:25:18

李嘉诚父子失去权利,李泽钜彻底沦陷被逐,屈从西方终自食苦果

那个曾经在香港翻云覆雨的家族,怎么突然就被踢出核心圈了?

这事儿真不是空穴来风。前阵子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新一届特首顾问团名单,懂行的人一看就炸了锅。李嘉诚的大儿子,那个一直被当成接班人培养的李泽钜,名字竟然不在上面。要知道,这个顾问团可不是什么虚职,里头都是香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,能进去,本身就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认可。李泽钜之前明明还在里头,这次说没就没了,信号实在是太强烈了。

很多人都说,这是“报应”来了。这风向变得也太快了,想当年,李家可是风光无限,尤其是在英国,那真是跟回自己家一样。

从2010年开始,李嘉诚就跟疯了似的往英国砸钱,什么电网、水务、天然气、港口,但凡是能沾上边的基础设施,他全都要。零零总总算下来,砸了差不多有4000多亿港币,媒体都开玩笑说他“买下了半个英国”。这操作,简直是把“脱亚入欧”写在了脸上。

那会儿,他儿子李泽钜更是意气风发,准备干一票大的。他盯上了英国第二大电信运营商O2,打算花102.5亿英镑,也就是超过一千亿港币,把它给吞了。

要是这事儿成了,O2和他家旗下的Three UK一合并,直接就是英国最大的电信巨头,那地位可就真不一样了。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儿板上钉钉,毕竟钱都到位了,关系也打点得差不多了。

可谁能想到,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。欧盟委员会那边突然跳出来,一纸禁令直接把这桩收购案给毙了。理由说得冠冕堂皇,什么“反垄断”,说合并了会减少市场竞争,对消费者不好,可能会涨价。这话听着没错,但明眼人都知道,这背后水深着呢。

这一下,不光是上千亿的生意黄了,更是狠狠一巴掌扇在了李家的脸上。那种感觉,就像是你费尽心机去追求一个女神,结果人家当众告诉你“你不行”,别提多憋屈了。这是他们在欧洲市场上栽的最大一个跟头,所谓的“西进”宏图,第一次被人用规矩给怼了回来。

这还不算完,屋漏偏逢连夜雨。电信梦碎了,本来以为在英国那些稳赚不赔的水务公司能当个“现金奶牛”,旱涝保收。李家的长江基建集团就控股了英国一个挺大的水务公司,叫Northumbrian Water。以前这可是个宝贝,每年都能提供稳定的现金流。可谁知道,这几年英国人突然环保意识爆棚,开始查这些水务公司往河里、海里偷排污水的事儿。

这一查不要紧,直接捅了马蜂窝。英国媒体天天头版头条地骂,说这些公司为了省钱,把没处理过的脏水直接就排出去了,搞得河流都臭了。Northumbrian Water正好就在这个“黑名单”里。英国老百姓那叫一个气啊,天天在网上骂,环保组织追着屁股不放。英国政府也顶不住压力,放话要严查,不但要开出几十亿英镑的天价罚单,还逼着这些公司自己掏钱升级排污管道,那又是一笔天文数字。

这下好了,以前的“优质资产”一夜之间变成了“烫手山芋”。不但赚不到钱,还得不停地往里砸钱填窟窿,名声也臭了。这事儿让很多人看明白了,原来跑到国外当“人上人”也没那么容易,人家的规矩可不认你是什么“超人”。你在自己地盘上玩得转的那一套,到了别人的场子,随时可能让你吃不了兜着走。

在英国那边焦头烂额的时候,他自己家后院也起火了。导火索就是2019年香港那场风波。当时气氛特别紧张,大家神经都绷着。
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李嘉诚突然在好几家报纸上登了个广告,就八个字:“黄台之瓜,何堪再摘”。这话出自唐朝的历史,典故是武则天的儿子劝他妈别再对自己兄弟下手了。

这话一出来,全香港都懵了。什么意思?有人说,他这是在和稀泥,劝大家别闹了,安安生生过日子。但更多人觉得,他这话太暧昧了,听着就像是在说“你们别闹了,影响我做生意了”。在那种大是大非的时刻,你一个这么有影响力的人,不说句公道话,反而说这种模棱两可、只顾自己一亩三分地的话,这不是摆明了屁股坐歪了吗?

就因为这八个字,无数香港市民对他的好感瞬间清零。大家开始觉得,这个所谓的“李超人”,心里装的只有他自己的商业帝国,根本不在乎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。从那一刻起,信任的堤坝就开始崩塌了。

其实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了。往前倒几年,大概从2013年开始,他就悄悄地开始卖国内和香港的资产。北京的盈科中心、上海的世纪汇广场、广州的西城都荟,一个个地标性的楼盘,说卖就卖,套现了上千亿。当时国内经济正需要大家齐心协力的时候,他这个浓眉大眼的却带头“跑路”,这吃相就很难看了。

到了2015年,官媒终于忍不住了,新华社下面一个智库发了篇石破天惊的文章,标题就叫《别让李嘉诚跑了》。这篇文章就像一颗炸弹,把整个舆论场都给引爆了。

文章里话说得很重,批评他在中国经济好的时候进来捞钱,一看到有点风吹草动就想跑,完全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感,是“道义的失守”。

这篇文章一出来,网上吵翻了天。但大部分人的态度很明确:你不能好处占尽,风险一点不担。一夜之间,李嘉诚的形象从“华人骄傲”变成了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。那个高高在上的“超人”光环,算是彻底被这篇文章给打碎了。这为他后来在国内信誉彻底破产,埋下了最重要的一颗雷。

说到底,他骨子里就是个赌徒。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他1979年那场“蛇吞象”的经典战役。当时他的长江实业,市值才7亿港币,竟然敢去吞并资产高达62亿的老牌英资洋行和记黄埔。这事儿听起来像神话,但你扒开来看,里面全是门道。

他靠的根本不是硬实力,而是人脉和胆子。他跟当时掌控和记黄埔命运的汇丰银行高管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,人家愿意把股份“分期付款”卖给他。

他连首付的钱都不是自己的,也是从银行借的。绕来绕去,基本上就是“空手套白狼”,用银行的钱,买了银行想卖掉的资产。这操作漂亮是漂亮,但本质上就是钻了规则的空子,玩了一把高风险的金融杠杆。

这种敢在刀尖上跳舞、把风险和利益都玩到极致的基因,从他发家的时候就刻下了。所以后来他做的所有事,不管是抛售资产,还是发表暧昧言论,其实都一脉相承。在他眼里,可能真的没有什么家国情怀,只有冰冷的投资回报率。

所以你看,李泽钜这次被踢出顾问团,哪是什么意外?这不过是过去十几年里,他爹一步步“作”出来的必然结果。当一个商人,把一个城市的命脉、一群人的情感,都当成可以随时买卖的筹码时,被大家抛弃,只是早晚的事。

资本可能真的没有祖国,但企业家是有。